在自己的大学成立音乐剧社指南

作者Lilaaa
目录:
Step 1.评估
Step 2.团聚
Step 3.组织
Step 4.外援
Step 5.答辩

曾经我们也认为在资源贫瘠的本校创立音乐剧社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直到我们聚在了一起,然后真正在不到一年后开始筹备排演自己的开社大戏…其实一切都是可实现的。

Step 1.评估

首先,在一切的开始,我们要拷问自己是否真的要担当起“创始人”这个角色。自己成立音乐剧社的目的是什么?是找到一群剧人一起玩就够了,还是想要让自己的学校以后也流淌音乐剧的血液?如果仅仅想要找到同伴,那么这以下的艰辛宝宝并不需要经历。公众平台、校园墙,或者各种群,都可以以个人形式快速找到同好。

如果你真的有点理想主义,想要完成这个使命、想要真正在学校排演节目,那么下一步应该开始搜集信息,评估在本校成立社团的难度。

一般情况下,这时需要动用自己身边的关系联系学校的社管人员(可能是老师,可能有文件,可能是学生会的同学)来要到社团成立的书面规定。此时规定可能对创始人、社团性质等都有限制,如果这一步已经受阻,那其实不往下走是更好的选择,不如把与规则斡旋的精力花在寻找剧人上。

假设当你找来往年的文件和信息,经过评估,在理性(规则允许即可,无需有心理的恐惧!)上其实是有成立新社团的可能的,并且复杂程度你认为可以接受,能够平衡好自己的事务,那么请你下定决心,我们可以往后走了。

Step 2.团聚

任何组织的开始都是一群人。我们需要同伴的力量来完成艰难的任务。所以不管要不要成立,找到同好并与他们团聚都是必须的一步。

所以同上,校园墙也好,朋友之间的牵线也好,剧人需要团聚起来。此时也需要通过曝光展示自己。

对于当时的我,恰好处于追巡中,我在朋友圈的音乐剧属性已经非常明显(朋友圈可以利用起来!),这时如果列表里有潜水的同好,大部分人都会主动来互动。如果运气好,当时我直接通过朋友圈-同学介绍联系上了一位深度剧女,甚至一举发现了学校的地下音乐剧群。这个群已经有很大的体量,我就知道剧女一定存在!接下来只需要和群里的大家取得联系就好了。

另一方面,我与这位老师面基并且准备在最近的一次音乐节就排练节目。此时已经确保了我们在校内的曝光,这首合唱的活到爆真的成为了剧社的起点。

Step 3.组织

当剧人团聚起来,其实任务已经完成一半了。下一步就是发挥一群人各自的所长,向着目标开始行动。

此时,首先要做的就是信息的统筹与共享。群体中可能会有已经任职的学生会老师,或者了解社团章程的、有各种人脉的老师,我们可以再一次共享出彼此对于成立流程和经验的信息。信息基本收集完善后,就可以按照文件章程行动了。

建议有意向做社团创始人的老师们拉个小群专门处理成立前的事务,然后开始各司其职准备需要的文件。一般完成纸质材料后,社团就可以向上申报了。

Step 4.外援

做完内部的准备后,这时会遇到决定性的一关——寻找指导老师。

由于音乐剧还是有一定专业门槛,所以当你打着这个旗号去找非艺术专业的老师,被拒绝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是我们要明确,如果找不到真正有指导作用的老师,自己玩也没问题,只需找个老师挂靠、从而让社团成立,就可以了。

在请求老师时也可以利用一些技巧。首先成功率高的一定是找年轻且不那么忙(最好比较open)的老师,如果有艺术传媒/外国语相关课程或背景最好。可以动用聚集起来的所有人发动身边比较熟悉的老师,都去试一试。沟通时注意不要给老师很专业、要排成型戏剧的感觉,可以说明只是业余爱好为主,并不真正占用老师时间来指导戏剧(或者说明只是挂靠不会麻烦老师),同时用语恳切一些、点明已经聚集了多少同好,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很忙老师一般是会被你打动的。

找到指导老师,文件准备齐全,在规则上其实已经接近成功了。

Step 5.答辩

学校评估社团成立的标准,底层逻辑无非就是可行性、必要性。

可行性即符合规定的材料和指导老师。当成立一个社团的必要条件已经齐全,剩下的其实只有证明社团存在的必要性这一步。

正常情况下,当你证明了可行性,学校应该不会很严格地去卡一个社团的成立。(如果真的会,建议减少预算并表现出并不需要很多经费。因为学校会认为排演音乐剧听起来就耗材巨大。)

材料一通过初审,剩下的就是向学校证明社团存在必要性答辩环节了。该环节要注意强调社团的“美育”属性,可以和频繁中巡的音乐剧及演员挂钩突出“文化交流”特点。一旦通过最后一关答辩,恭喜你,你的大学也成立音乐剧社了!